舊城鎮(zhèn)五和家園共建美好家園促民族團結進步
2020-11-17 14:17:00  來源:鄉(xiāng)村干部報網  作者:何成饒  
1

鄉(xiāng)村干部報網
微信公眾號

鄉(xiāng)村干部報網
官方微博

  舊城鎮(zhèn)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第一道東大門,千百年來,傣族、景頗族、德昂族、傈僳族、阿昌族等五種世居少數(shù)民族和漢族在鎮(zhèn)內和睦相處,共同團結奮斗,共同繁榮發(fā)展。2019年9月,舊城鎮(zhèn)被國務院授予“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”集體稱號。舊城鎮(zhèn)五和家園誕生于脫貧攻堅,緊扣“中華民族一家親,同心共筑中國夢”的總體目標,秉承讓各族人民都過上幸福美好生活的理念,建設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的小康村。

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一個民族都不能少

  同步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“中國夢”的重要一步。黨委政府聚焦聚力舊城鎮(zhèn)貧困重點,分析研判部分群眾距離壩區(qū)較遠,山高路遠,出行不便,就醫(yī)就學困難。村民思想觀念落后,經濟基礎薄弱,整體貧困程度深。經過統(tǒng)籌謀劃,將260戶傣族、景頗族、阿昌族、傈僳族和漢族群眾異地搬遷至集鎮(zhèn)附近建設新村,全新規(guī)劃民房、水、電、路等基礎設施,全程高標準高質量建設,村內一棟棟樓房錯落有致,柏油路巷道縱橫交錯,林蔭樹木和綠化帶環(huán)繞四周。新村起名“五和家園”,寓意五個民族親如一家、和睦共處、團結進步。

 

  五和家園是全縣決戰(zhàn)決勝脫貧攻堅的縮影,新村建設堅持與民族團結進步深度融合的路子。從規(guī)劃的初期,對民族團結進步就進行構思,融入了各民族的文化元素。整個新村設為半圓弧形,廣場位于半圓中心,中軸線建綜合活動室,弧頂四周建五個民族區(qū),寓意民族大團結。各民族房屋的醒目位置突顯景頗族犀鳥、傈僳族弩箭等獨具本民族特色的標志。庭院統(tǒng)一建設為開放式,沒有高墻阻隔,破除人心隔閡。整個新村布局規(guī)整,村莊顏值高,環(huán)境美,群眾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顯著提高。通過將五個民族群眾異地搬遷至五和家園,大破大立,使群眾從根本上擺脫原有落后的生產生活條件,在嶄新的家園開啟新生活。

  搬遷群眾對比原來山中生活,用淳樸的語言訴說著對黨和政府的深厚感情:“世世代代住在老寨,七八公里的山路,路又難走,種得一點小菜,天不亮就要背著下來趕街,下午賣完菜走回家已經天黑了”,“娃娃讀書,小小的就要走路上下學,現(xiàn)在來中心小學讀書,離得近,學校環(huán)境好,娃娃成績也好”,“想想以前的老房子,做夢也想不到能夠住在平房里面,柏油路通到家門口,交通方便,真的是翻天覆地的變化,感謝黨和政府給我們的幸福生活”。

  黨建引領村莊治理

  黨委政府在五和家園建設全程中,堅持發(fā)揮基層黨組織“主心骨”的作用和黨員的示范帶頭作用,高效有序推進工作任務。

  在搬遷至五和家園前,260戶群眾來自8個村民小組有3個黨支部,支部和黨員積極投身到搬遷工作,召開黨員大會宣傳異地搬遷的住房政策、土地政策等,黨員入戶宣傳脫貧攻堅相關知識,在田間地頭、農戶家中,給群眾把各項異地搬遷政策講清楚,講到位。通過開展逐戶多頻次、常態(tài)化政策宣講和思想動員,增強群眾異地搬遷的信心和決心,從心理上破解“不敢搬”、“下壩子后,能否賺到錢”等思想顧慮,組織群眾主動、有序、安全搬遷,助推五和家園扶貧搬遷安置工作的順利進行。

  五和家園以黨支部為村莊治理的核心,堅持群眾搬遷到哪里,黨的組織和服務就跟進到哪里,實現(xiàn)異地搬遷安置點的黨組織覆蓋。將老寨的3個黨支部合并成立五和家園黨支部,把各族黨員凝聚起來,選優(yōu)配強班子,將能力突出、群眾信任的趙興文同志推選為五和家園黨支部書記,由鎮(zhèn)黨委委員掛鉤黨支部,按照黨組織標準化建設要求,從班子建設、組織生活、經費保障等方面進行規(guī)范,健全“三會一課”、組織生活等制度,強化精準指導,督促規(guī)范運行。

  黨支部秉持“重在平時、重在交心、重在行動、重在基層”的理念,以人民為中心,發(fā)揮黨組織戰(zhàn)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,在村莊管理中帶好頭,起好步。通過黨支部按時召開“三會一課”等組織生活,強化黨員的思想政治水平,樹立在新村擔當作為,沖鋒在前的責任意識。帶領村民建設“微花園、微果園、微菜園”,開展人居環(huán)境大整治、黨員帶頭“理三室”等方式,牢固樹立主人翁意識,把新村建設作為新生活的開始,教育引導群眾靠雙手建設新家、建設新村,創(chuàng)造幸福生活,打造了五和家園整潔美麗和諧宜居新農村。

  以共商共建、共治共享為基層社會治理的理念,由黨支部牽頭成立五和家園管委會,推選五個民族的代表擔任管委會成員,共商共議村內事務。管委會制定村規(guī)民約,把村莊人居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管理、公共安全、民族團結、文明舉止、領里和諧等內容進行細化,研究明確垃圾分類和清運、民族團結示范戶的評比等具體事項。就像管委會主任榮臘干說的:“黨和政府已經把五和家園建設的這么美麗,我們心里面是有信念的,黨支部和管委會一起努力,自己的家園自己管,把五和家園建設的越來越好”。

  現(xiàn)在的五和家園內,五個民族牢牢團結在黨支部周圍,各族群眾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、對偉大祖國的認同、對中華民族的認同不斷增強,推動五個民族“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”,走向包容性更強、凝聚力更大的共同體。

  平等交往 團結交流 和諧交融

 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促進民族團結,培養(yǎng)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。五和家園黨支部從居住生活、節(jié)日共慶、文化娛樂等日常環(huán)節(jié)、生活細節(jié)入手,通過頻繁而有序的來往,形成求同存異、包容兼收、情感互通的共同體形態(tài)。在傣族潑水節(jié)、景頗族目瑙縱歌節(jié)、阿昌族阿露窩羅節(jié)、傈僳族闊時節(jié)等民族節(jié)日,五個民族共同歡慶,共享喜悅。在五和家園豐收節(jié)時,村民身著各自民族服飾,同唱一首歌,相互了解風俗習慣,彼此尊重文化差異,不斷夯實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基礎。

  五個民族在村內構建起平等、團結、互助、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,形成了“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,各族群眾一家親”的濃厚氛圍,村內有十多戶多民族通婚家庭,如:景頗族和傣族通婚、漢族和景頗族通婚等,黨支部書記趙興文一家7口由漢、傣、阿昌三個民族組成,大家在同一個屋檐下共同生活,其樂融融。

  村內五個民族的個體、群體在社會結構上形成相互滲入和彼此關聯(lián),大家同在五和家園內,生產生活中互幫互助,遇到困難,相互幫助解決,攜手創(chuàng)建美麗村莊。村內注重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樹立民族團結進步公約碑,銘記各民族和諧共處,促進人心歸聚、精神相依,推動著五和家園沿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根本方向前進。

  舊城鎮(zhèn)長期以來用心澆灌民族團結之花,盛開在全鎮(zhèn)各族人民心中,綻放在五和家園。“黨的光輝照邊疆,邊疆人民心向黨”,傳承和發(fā)揚全鎮(zhèn)各族人民心連心、手牽手的光榮傳統(tǒng),建設更加美麗富饒的祖國邊疆。

責編:車婧
文水县| 清远市| 洛宁县| 保山市| 莱州市| 柯坪县| 河源市| 图们市| 乳源| 广西| 姚安县| 宕昌县| 新龙县| 忻城县| 林州市| 绍兴市| 德阳市| 康保县| 连江县| 禹城市| 新巴尔虎左旗| 嘉定区| 长沙市| 吉安市| 肥东县| 新干县| 蒙阴县| 武川县| 思南县| 海宁市| 娱乐| 双桥区| 文化| 彰化市| 广西| 汉寿县| 桐城市| 石棉县| 家居| 永济市| 常州市|